首页 > 信息科技 > 正文

快看,你可能在用!55款App被工信部点名,这些风险需提防

2023-03-22 19:50:31来源:北京商报网  

北京商报讯(记者 廖蒙)用户隐私信息保护持续推进,又一批App被通报。3月22日,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,工信部日前对吉林银行等55款侵害用户权益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(App)及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(SDK)进行通报,要求这55款App及SDK按有关规定进行整改。

据工信部介绍,依据相关法律法规,工信部近期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群众关注的生活服务、休闲娱乐、实用工具等App及SDK进行检查,发现55款App及SDK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。工信部要求上述App及SDK按有关规定进行整改,整改落实不到位的,工信部将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相关处置工作。


(资料图片)

根据通报内容,本次被点名的55款App中涉及出行、游戏、记账、金融等多个领域。在金融领域,吉林银行App等被点名。具体来看,吉林银行存在“App强制、频繁、过度索取权限”等问题。

而过度索取权限、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违规情况,在55款被通报的App中最为常见。此外,还有部分机构存在欺骗误导强迫用户、收集信息告知不到位以及违规传输个人信息等问题。

对于本次吉林银行App被通报所涉及的具体整改进度和后续合规规划,3月22日,北京商报记者多次致电吉林银行进行采访,但未获得回复。

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,上述通报反映出移动金融App市场仍存在顽疾,一方面,部分机构合规意识淡薄,尚未建立起个人信息保护、数据安全相关的专业技术团队;另一方面,部分机构在个人信息保护的工作方面水平低下,对整改内容理解不透彻、不到位,影响到后续的整改效果。目前,违规收集与使用信息,强制、频繁、过度索取用户权限,超范围收集信息等成为了金融App违规的主要原因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基于金融业务的特殊性,金融类App往往需要收集用户更多身份信息,此前也有不少金融类App被官方点名要求整改。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解释道,金融App频发上述问题,是因为线上营销、风控等业务需要识别用户画像,较多的信息获取有利于更精准做出用户识别,金融类用户数据价值较高,也使得一些金融App超限收集甚至违规使用数据。

“App过度收集用户隐私信息,侵害了个人的合法权益。如果违规使用、买卖或信息泄露,个人用户轻则被垃圾信息和电话骚扰,重则被冒名办理业务,甚至被诈骗,引发财产损失和安全性问题。”于百程指出。

正如于百程所言,近几年来,个人隐私数据泄露引发的诈骗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,各类App收集用户数据的情况也被集中整治。随着网络安全法、数据安全法、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接连落地,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企业不可逾越的红线,合规收集和使用数据也成为App的基本要求。

一周前播放的“3·15”晚会上,也提到部分破解版App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问题。工信部也于3月16日发出通报,共处置436条非正规渠道的非法下载链接,并组织专业检测机构对App及软件开发工具包(SDK)开展专项检测,针对发现的问题将坚决查处。

工信部同样强调,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,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,切实强化电信和互联网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。具体举措包括督导相关互联网平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、加强App和SDK技术检测和监督检查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破解版App侵权盗版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等。

在日常生活中,个人用户在使用App时也要注意个人信息保护。于百程表示,个人要使用官方的金融App,在信息授权时要注意辨别,非必要不授权,不要盲目下载和使用金融App。有精力也可以多注意注册协议和隐私条款,回避明显条款不合理的App。

“用户如果发现金融App存在侵害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等情况,可以向有关渠道进行投诉和举报,保留证据并等待处理结果。”苏筱芮补充道。

(责任编辑:王治强 HF013)

标签:

相关阅读

相关词

推荐阅读